木凉亭作为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结构部分被广泛应用,从大型宫殿、寺庙到普通住宅和园林。廊在传统园林中的功能和地位随着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、生活方式、审美情趣及建筑思想而变化。
<一>、廊在我国的发展简况
木凉亭作为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结构部分被广泛应用,从大型宫殿、寺庙到普通住宅和园林。廊在传统园林中的功能和地位随着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、生活方式、审美情趣及建筑思想而变化。我们可以从廊在园林中的出现,并通过明清两代现存的园林实景和遗址来探讨其发展历程。根据周维权先生的《我国古典园林史》将古典园林的发展史分为生产期、转折期、全盛期、成熟时期、成熟后期五个时期来探讨。
①殷、周、秦、汉—生产期即园林产生和发展的幼年期,由殷周时期的奴隶制变演变为集权的政体,园林也由的宫苑转变为规模宏大、气势雄伟的园林。从西安半坡遗址发现,廊较早于出现于北方穴居的人字形屋顶,形成简单的通廊,作为建筑的入口廊空间。
龙山文化的早中期已经开始出现城,《竹年记年》说:“夏架作琼宫瑶台,弹百姓之财”,在河南堰师二里头发现两座可能属于夏代的宫殿遗址,其中一号宫殿的庭院四周为廊,除西廊为外墙内廊外,其余三面都是中间是墙、内外皆廊,说明在庭院北、东、南三面可能还有相邻的庭院。这是我国较早发现采用回廊封闭的庭院,而且为廊。商周时期作为中商南方国都城的盘龙城,属二里冈文化上层,宫殿总面积约6000m2,与二里头宫殿一样夯土筑成台基,现己发现由南而北平行殿堂基址三座,以较北的FI保存较为完好。F1面阔39.8m,进深12.3m,平面周围廊,没檐柱外也栽立两个擎檐柱,其布局已经按不同建筑设置“前堂后室,,不同于二里头的处于一处建筑内,这属于保存完好的较初周围廊形式。普通民居建筑已经出现院落,前堂与后室用廊子连接,将庭院围成封闭空间。院落四周有檐廊,这是我国已知的较早较严整的四合院实例。
秦汉时期建筑园林己经从种植“园、圃”与养殖“苑”“囿”逐渐成熟,也是我国建筑艺术茁壮成长的高潮,主要的建筑类型己经出现,廊己经成为连接宫室的重要连接物。上林苑中发现的咸阳‘一号宫殿一就属于有关于廊的遗址和记载:它利用北源为基,加高夯筑成台,两层,平面呈曲尺形。据复原,台的下层周边为围廊,廊中南北各有数室;上层南部为平台,西部有数室,北部和东部为敞厅,东南角又有一室;是一座两层的楼,高耸于周屋之上,使全台外观如同三层,里面不对称。且还有与之对称的东网,总长130m,且两网之间有廊相连。整组建筑的周围都是由回廊环绕,并且是通过回廊把功能各异的多个建筑物组合在一起的。
<二>、我国园林廊、架发展的影响因素
木平台是传统园林空间中的重要的人工构成要素,其本身在园林中的发展除了较原初的功能需求以外,还蕴涵了很多文化内涵和时代信息。本章就是从社会背景、文化思想和文学艺术,以及西方的廊、架对我国园林廊、架的影响下研究廊、架的发展。由于文献资料对架的记载乏善可陈,其自身功能和形式相对廊为简单,这里就以廊为主要研究对象。
纵观传统园林的发展历程,可以发现其地域主要集中在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,是人们满足于物质生活之后的精神追求。如北方园林的代表为园林,是封建社会权利和地位的较高象征,只有这种高度集权能集中大量的财力与物力和较好的工匠,才能促成这些园林中的经典作品。而江南的私家园林所处的地域本身就是人杰地灵、物产丰富的“鱼m之乡”,金兵入侵,给江南带来了中原文化和生产技术,了地区经济繁荣。随着制的瓦解,士人的产生,他们以园林为载体,努力构建一种以自然万物为载体的生活模式和生存状态,其相对的社会理想、人格价值、生活内容和审美情趣等。士人园林尤其是在明清时期大量出现,以苏州较为。